8.3. 1.8钢骨形式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过改变钢骨形式,如图8-45与图8-46 (SRC_ Ll,工 字形钢骨翼缘、腹板厚度均为10mm,其中翼缘宽度以及腹板净高均为80mm, L 形钢骨肢长为80mm,肢厚为10mm ; SRC_ L15 , T形钢骨翼缘厚度为20mm,腹 板厚度为10mm,其中翼缘宽度以及腹板净高均为80mm, L形钢骨肢长为80mm, 肢厚为10mm)所示,研究钢骨形式变化对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的 影响。一级建造师挂靠
比较图8-18与图8-47、图8-21与图8-48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钢骨形式的变化对截面曲率延性系数影响小。 8.3.2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公式 为保证柱子在最不利荷载作用方向仍具有足够的延性,我们先根据朴,一n- a关系曲线图确定各种影响参数下双向压弯柱在不同轴压力系数区域截面延性最 差的加载角,然后在最不利加载角作用下依据其拜,一。一s/d关系回归出截面曲率 延性系数拜,的经验计算式。 我们已经通过以上大量算例确定了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最不利加载 角为1550,继而在最不利加载角下通过对150个箍筋直径为8mm和150个箍筋直 径为10mm的L形截面柱截面曲率延性电算数据(见表8-4)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还是较大的,在这个区域内截面曲率延性系数随加载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加载角 在135。一225“之间变化时,相应的屈服曲率较其他区域的大,而且极限曲率较 大,因此,这个区域内截面曲率延性都不高,截面曲率延性系数随加载角的增大 而减小,但是此加载角区域加载会有不错的承载力;当加载角在225”一2700之间 变化时,此区域加载时力学承载力最高,延性也最好,截面曲率延性系数随加载
我们研究图8-52还可知道,加载角对SRC_ TI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影响程 度随轴压力系数n的增大而减小,在高轴压力系数下(n=0.6),加载角对SRC_ T1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影响很小,接近一条水平线。 现在我们来看看SRC_T1柱在延性较好和延性较差时中和轴的变化规律。在延性 Wf的加载角(如a =2700, n =0. 3时,/L =12.58)作用下,曲率达屈服曲率时, 受拉钢筋和受拉型钢距离中和轴1较远,见图8-53 (a),受拉钢筋首先屈服,构件截 面趋于大偏压破坏。
|